人物
时段
朝代
“应总谦” 相关资源

禮類
傳記類
別史類
史鈔類
別集類
指祭后改馔为厌祭则凡士
大夫之祭皆当有之何以少牢傧尸者独无改馔之事
乎诸疑更以相质幸垂教焉
  再与 应嗣寅

仪礼商复蒙答辨反复再四犹有未安敢再就所见以 …… (第 9b 页)
  四与 应嗣寅
(治朝图二/)
朝堂之说前书已尽无复可疑蒙更赐辨且加谆诲深
感用意勤恳第就尊辨再四寻译尚多可商敢再 (第 15b 页)
 学者求本体庶无支离决裂之病

  应嗣寅
曰先生之时见讲习讨论者多力行者少故
 说知行合一其实重在行于今之时舍利禄所在未
 有肯讲习讨论者间有 …… (第 6b 页)
 集注或问始成今有取于答何书者四通以为晚年
 定论至于集注或问则以为中年未定之说窃恐考
 之欠详而立论之太果也
  应嗣寅
曰圣人之学自志学以至从心无有止息何
 况朱子晚年岂不更进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则入
 门之际千圣定本朱子 …… (第 16a 页)

嗣寅
应氏曰先生之学诚能救时然先生可谓能止而
未知止于至善也今言先生之美夫先儒之著述岂以
为名哉其始也穷思 (第 38b 页)
   应潜斋先生
神道碑
应先生之没六十年遗书湮没门徒凋落且尽同里后
进莫有知其言行之详者予每过杭未尝不为之三叹
息也 …… (第 15a 页)
蒙养编朱子集要教养全录潜斋集共如干卷其
无闷先生传则自述也一清方将次弟抄而传之姚江
黄丈晦木尝曰大好 潜斋
可谓人中之凤惜所论述未
能博学而详说之其墨守或太过耳其足师表末俗盖
不在此以子观之昔人或诮伊川宜向山 (第 17b 页)
者未下伤曹桧之不振望西都之◍◍思深哉
非田园之音也先生论学不傍门户不标宗旨公择之
学出于姚江而狷石以 应潜斋
为友各有源流然先生
皆不相依溯独以所见自成其是狷石性孤梗谔谔多
所否晚而于 (第 13a 页)
潜斋
亦间有紏绳顾独推先生故四十年
相依如一日先生有子云蒸亦贤杜门养父其事狷石 (第 13a 页)
明史纲目及崇祯长编于从兄言此其史学也而公又
叩性理之学于 应徵士嗣寅
求汉隶原委于郑君谷口
参考通鉴地里笺释于阎徵士百诗其博且精也公成
康熙癸未进士选入翰林是年公高弟今大 (第 14b 页)
  姚敬恒先生事略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
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近所闻近日 应潜斋

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皆拔趄孤露之中能成
儒者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
行与相鼎 (第 17a 页)
足顾未有知之者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杭
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
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
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
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 应先

生潜斋
每日朗诵大学一过 (第 17a 页)
潜斋
雅爱之一言一行服
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 (第 17b 页)
潜斋
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第 17b 页)
潜斋
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
葬皆出其手 (第 17b 页)
潜斋
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
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
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 (第 17b 页)
潜斋
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
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
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尝游于闽闽 (第 17b 页)
也君名元沧字麟洲号东隅海宁人祖家钱塘少颖异
好学于经得之 应嗣寅
万充宗二先生于综赡唫咏得
之西河毛公竹垞朱公暨药园丁公于制义得之从祖
昭嗣公而于书法得之外舅少詹事声 (第 19a 页)
  残明讲学习气,蕺山身后弟子争其宗旨,各有烦言。盷独曰:『道在躬行;但滕口说,非师门所望于吾曹也』!疾革,门人问曰:『夫子今日之事何如』?曰:『心中并无一物,惟知诚敬而已』。夜半卒,年六十三。
    「摭遗」曰:沈先生与 潜斋应先生
交最醇;没后无以殓, (第 637 页)
潜斋
经纪其丧,不知所出,涕泣不食。或问之;曰:『吾不敢轻受赙襚以玷之』! (第 637 页)
潜斋
之徒姚生者曰:『如某何如』?曰:『子笃 (第 637 页)
行,乃先生夙许;殆可也』。于是姚生遂殓而葬之。甬上全氏曰:『世或有知 潜斋
(第 638 页)
潜斋
与之淳心笃行,师表人伦;其风节殊绝如此』。 (第 638 页)
(顾炎武)、二曲先生窆石文(李颙) 应潜斋先生
神道表(应撝谦)、施石农先生墓志铭(相)、祁六公子墓碣铭(班孙)、沈甸华先生墓碣铭(兰先)、蜃园先生 (第 838 页)
  沈先生字甸华,其后改名昀,字朗思;浙江仁和人。年十六,受知黎学使元宽。时山阴刘忠正公讲学蕺山,先生渡江往听讲,而 应先生潜斋
和之。
  甲申之变,弃诸生,刻苦自厉。其学以「诚敬」为宗、以「适于用」为主;而力排二氏曰:『其精者 …… (第 258 页)
  子经,字授一,别字九沙。自幼濡染家学,一切世俗之佔毕末由至前。于是授经说

数百万言于父及诸父、受「明史纪传」三百卷及列代史表数十种于季父及其从兄言,而又讲性理于 应徵士嗣寅
、求汉隶源流于郑君谷口、考地理笺释于阎徵士百诗,其学益奥博无涯涘。
  以康熙癸未进士,选庶吉士,授 (第 275 页)